本期案例的主人公是小红书上的母婴好物分享博主
我是Nara,33岁的宝妈。患者从初二开始近视,戴框架镜20年,戴隐形眼镜也有近10年时间。因戴镜生活不便,同时散光度数较高,戴镜视力欠佳,考虑做近视矫正手术。手术方案设计患者屈光状态如下:双眼度的近视,同时伴较高度数的散光,左眼,右眼。
如果选择做角膜屈光手术,光从厚度来看,角膜厚度右眼μm,左眼μm,全飞秒手术勉强,半飞秒合适;至于选择做ICL手术的话,患者双眼前房深度都在3mm以上,内皮细胞计数均正常,角膜横径在合适范围内,也符合ICL手术指征。
但是我们在患者的角膜地形图上发现角膜形态不规则,其角膜前、后表面曲率不对称性较大,提示疑似圆锥角膜。其余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这种情况下,角膜屈光手术是不建议的,ICL是更适合她的近视矫正方案,同时这也是患者心理预期的摘镜术式。
因为散光度数较大,患者在选择散光晶体还是非散光晶体上进行了多次试戴。通过等效球镜代替的办法补偿散光度数,但视力不理想。也就是说去散光对患者的影响较大,故最终沟通决定选择散光矫正型ICL晶体。
最终为患者选择的晶体参数如下:
等待近两个月后,定制的ICL晶体到货,为患者开展粘弹剂辅助下的ICL晶体植入,手术操作顺利。术后留观监测发现眼压升高,予以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后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
术后效果术后第一天,患者双眼裸眼视力均达到1.2,散瞳验光显示双眼为轻度远视状态;眼压偏高但在正常范围,双眼房角开放;散瞳前后,拱高在安全范围内波动。
术后第一周,双眼视力维持在1.2,远视度数以及散光度数均下降到50度以内;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显示异常角膜形态保持稳定。
术后一个月,也就是最近的一次复查,患者双眼视力依旧稳定在1.2,拱高在正常范围,房角开放,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无明显差别。
下面是患者术后的真实反馈:
“术后第一天,纱布揭开的刹那,看东西感觉非常高清”
“术后第一周,看远处没问题,看近有点模糊有点重影,一周以后看手机完全没问题”
“术后第一周晚上看路灯有一点小光圈,第二周基本不明显”
“术后第一周还会有一点畏光,阳光强烈的时候需要戴墨镜”
“后悔没有早一点做这项手术!”
总体来看,对于这样一位散光度数大、角膜形态欠规则的患者来说,散光矫正型ICL晶体植入达到了理想、安全的矫正效果。
读者专属福利
如有更多近视手术相关问题咨询,
请添加罗岩主任医务助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yjsgzl/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