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眼睛散光治疗 >> 眼睛散光治疗 >> 正文 >> 正文

爱尔眼科的二十年

来源:眼睛散光治疗 时间:2021-12-26

作者丨柳海峰编辑丨李江涛

来源丨地产资管网(ID:thefutureX)

九十年代的中国医疗体系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国家医院倾斜,大医保时代正式开启。

医院眼科被编制在耳鼻喉科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诊疗体系,医院眼科仅可解决简单的眼科疾病,而近视矫正成为了那个时期眼科最大且重要的收益来源。

可以讲,医院眼科最大的收入来源。

因为这一点,眼科是中国医疗体系中第一个迎接商业化的。

而到了年,国家颁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

医院正式松绑,这其中就包括眼科门诊。

误打误撞的爱尔眼科

早期的民营眼科门诊依然以简单的眼科疾病治疗为主,并和眼镜商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直接在门诊进行代销,这形成了眼科医院早期简单粗放的商业模式。

在当时虽然政策鼓励,但早期开设民营眼科门诊并不容易。

“九十年代以来,个体申办诊所,我所了解的是一年比一年难。单打独斗一医一护的老式个体诊所,在目前背景下维持尚且不易,遑论发展”。

一位个体眼科诊所的医生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甚至,工商、税务、卫监检查和年审,也会成为个体眼科诊所医生们接二连三的梦魇。

那是一个民营医疗只能勉强存活的时代。

一个名叫陈医院,之后发生的一切非常戏剧性。

陈邦之前并没有住过院,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医疗行业,并发现了当时中国医疗行业本身存在的不足,由此迸发出了创业的热情。

后来,他得知有医院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医院做白内障的手术。

在当时,医院引进社会资本,以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

于是,陈邦在出院后立刻东拼西凑了3万元,以预付10%定金的方式,从国外买了眼科医疗设备,并采取“院中院”的医院捆绑合作,利用其场地和医生做近视检查和常规近视手术。

当时,陈邦只是将这当成一个谋生的小生意。

但他没想到,就是这么个灵机一动和突然迸发的热情,他拿到了一把打开亿市值医疗公司的钥匙。

爱尔眼科的出现

年,国家医院的“院中院”,重点清查公立医疗机构将单位房屋出租给其他个人和机构,借助该公立医疗机构的影响,违法违规开展诊疗活动。

这无疑给陈邦当头一棒。

形势所逼,刚赚了点钱医院搬出来。

院中院的取缔等于变相斩掉了爱尔医疗最初的发展模式,那时的陈邦看起来焦头烂额。

天无绝人之路。

同年底,国家卫生部等8部委下发《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允许民医院。

陈邦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

年,经过1年的准备和市场调研,陈邦收购医院——医院,爱尔眼科的雏形就此形成。

医院后,陈邦又在沈阳开设了第一医院,但南北方的同时发展,给早期的爱尔医疗资金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当时的政策下,医院的资源嫁接而自己开办一家医院在当时是异想天开的事情,就算放在现今仍困难重重。

医院不仅拥有国家资源倾斜,多年来在群众心中形成的口碑效应更是医院无法比拟的。

“当时为了爱尔眼科,几乎动用了承兑汇票、融资租赁、信托计划等各种融资手段”后来陈邦回忆说。陈邦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他从中看见了巨大的商机。

“跑马圈地”的资本操作

陈邦看到的是一个小天地内的“大市场”。

由于眼科的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仅为2.5%-5%,属于“小科”,未得到该有的重视。因此,医疗领域都认为眼科业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市场”。

但是,我国每年仅白内障的新增患者就有55万例,这还不包括已患有白内障而没有及时治疗的患者,医疗资源总体长期处于缺乏状态。

数据显示,仅白内障和眼底疾病的医疗市场空间,就高达亿元。

另外,从行业利润率来看,医保内的服务项目利润率相对较低,而非医保内项目的利润率则相对较高。

并且从上世纪90年代起,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技术被引进中国。

医保内的眼科医疗项目,如白内障、青光眼等,一般毛利率约为30%-50%。非医保内的医疗服务项目,如准分子激光项目,其毛利率则一般在50%以上。

当时,做一次准分子激光纠正近视的手术,价格高达数万元。每年接受准分子激光治疗手术的病人大概在万左右,已超过了做白内障手术的病人。

这就是陈邦看到的商机。

在他看来,一台价值百万元的准分子激光治疗器,半年不到就能收回成本。

眼科真的是门好生意。

年初,站稳脚跟、业绩不断飘红的爱尔眼科,在长沙、成都、武汉等地开始新一轮“跑马圈地”,并将触角伸向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湖北、湖南等三线城市。

由于陈邦规范运作和精准定位,刚起步的爱尔眼科就得到了国外资本的青睐。光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就向其提供了万元的长期低息贷款。

而借助资本的力量,短短数年间,陈邦在全国11个省市开出19医院,其营收也顺势高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年,上市成功后的爱尔眼科营收数据分别为1.91亿元、3.2亿元和4.39亿元。

他把一个小小的眼科做成了一个大市场。

盛宴正式开启

随着爱尔眼科模式的成功并确立,各路资本争抢眼科已是不争的事实。

已上市的,大陆有爱尔眼科,香港有希玛眼科,另外还有多家业内知名眼科连锁集团在积极备战上市。

最新的消息显示,华中的艾格眼科获得鼎晖万美元投资,华东新视界眼科被上市公司光正集团公告6亿元收购51%股份。

另外,东北何氏眼科获得信中利、东软集团、新松机器人联合投资5亿元,西北朝聚眼科获得弘晖资本投资,还有尖峰眼科获得高瓴资本投资,美尔目眼科获得约印资本投资,爱视眼科也曾获软银投资等。

而随着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大,老年人比例越来越高,健康产业在十三五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再加上国家对社会资本办医的门槛降低,回报周期缩短等利好因素,这将极大增加资本追逐医疗行业的热情。

排除一些特异或稀发眼病外,年幼时可能有近视、弱视、斜视,长大了可能有近视、散光、干眼,年老可能有白内障、老花和眼底病变。

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电子产品普及化以及人均GDP超过美元的大陆十三亿庞大人口基数对于资本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巨大投资风口。

眼科大多是刚性需求,看不见、看不清、看不爽乃至看不美,无论哪样都是刚需。

与医美和口腔不同的是,眼科还是当前医保体系中唯一获得大范围保障的专科。

这就是眼科的优势。

而类似爱尔这样民营医疗机构,越来越多的出现,也正应了市场的需求。

这就是大趋势。

青山依旧在,就看你怎么攀登。

而有想法能坚持的人,一定会成功。

END

沙龙预告

以联合办公为代表的新办公诞生于几年前,作为一种空间形式,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办公解决方案,也一度受到了资本市场的亲睐。

年被认为是发展元年,蓬勃发展,-是并购与协作年,企业集群发展。步入年,拐点隐现,行业正式进入深度整合和产业升级阶段,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也经受着资本寒冬和估值泡沫破裂的双重压力。

近期国际联办巨头WeWork估值暴跌与IPO延迟,也从侧面反映了联合办公自身的商业模式似乎一直未被市场认可。于是,新办公如何向资本市场交出答卷?以及当下环境下,企业应如何应对以期赢得更好的发展?

10月11日,国庆节后第一周开启烧脑模式,智库联合上海市静安区众创空间联盟促进会、Distrii办伴诚邀新办公领头羊、投资机构大咖以及专业媒体将带您,探讨新办公的未来,欢迎参加。

沙龙时间:年10月11日14:30-17:45

沙龙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号嘉地中心7层

报名方式: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yjsgzl/7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