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都说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可见手机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力有多大。都知道手机对孩子有很大的危害,那么都有哪些危害呢?现在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1.影响视力
孩子的眼球发展期有三个阶段:0—6岁是发育期,6—9岁是视觉塑型期,9—12岁是稳定期。也就是说,12岁之前,孩子的视力处在不断发育完善期,视力状态处于不稳定时期,眼睛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手机屏幕忽明忽暗,不停地变化,孩子长时间的注视会导致视疲劳,眼睛酸涩,导致近视。而手机上的蓝光可以直接穿透视网膜,给孩子的眼睛带来很大的危害,同时也有可能造成视力永久受损。此外,孩子长时间盯手机屏幕,眼睛会干涩,对泪膜不利,从而形成干眼症;长时间看手机也会形成斜视,甚至有可能会形成散光。
2.破坏神经系统
经研究表明,儿童颅骨厚度显著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成人。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的潜在威胁更大。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
3.影响孩子的身高
很多家长都抱怨过自家孩子晚上玩手机不睡觉,本来定好的晚上九点睡觉,结果孩子晚上玩手机到十点多都不睡。我们都知道,生长激素主要在晚上进行分泌,分泌得越多,越有助于生长。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分别是21:00—1:00,5:00—7:00。但并不是意味着晚上九点开始就分泌生长激素,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发生。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所以,如果9点的时候,孩子还没上床,或者已经上床但还在玩手机,那么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身高。
4.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中国科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后罗静老师说,孩子的很多能力和性格,只能在与真人的互动中学习。比如,如何与人更好地交流,如何在冲突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识别他人的情绪,等等。
如果孩子长期面对手机营造的虚拟世界,会很容易形成单向的思维模式。在面对面交流时,他们无法很好地表现姿势、表情和输出语言。如果手机占据了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他们就会更容易地对手机产生依赖。当面对真实的社会交往时,他们就会失去了情趣和热情,从而就会使得人际交往淡化,语言表达以及社交能力的退化,甚至会出现有些孩子不愿与现实中的人进行交往。看到以上的信息后,家长朋友不要再听之任之了,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管理,减少对玩手机的时间。但是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也不能不让孩子接触手机,否则就会跟时代脱节。所以家长朋友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让孩子有“限制性”的玩手机。
一、限制时间
国外有专家对于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等电子设备提出了三点建议:1.一岁半以下的宝宝应该禁止玩电子设备,除非是跟家人的视频通话;2.2—5岁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不超过一个小时;3.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看屏幕的时间应该少于两个小时内;而上面所提到的时间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段完成的。有数据显示,孩子连续玩20分钟手机,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连续玩20分钟平板,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所以每次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0—20分钟,之后让孩子放下手机休息一下,看看远方,休息一下眼睛。在这一点上,家长朋友必须坚持住,不能动摇。
二、睡觉前不准玩手机
晚上玩手机除了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之外,还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可以帮助睡眠。如果孩子在睡觉前玩电子设备,屏幕上的光线就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
再者,孩子躺在床上玩手机,为了舒服就会调整姿势,有的时候会侧躺,长此以往,孩子就很容易变成斜视和散光。
三、选择替代品
当孩子想玩儿手机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玩一个别的东西,例如:积木、看书、桌游、打球、涂鸦等。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就会从手机上转移。当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儿这些游戏的时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也可以提升亲子之间的互动。
四、家长要以身作则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会不自觉的学习父母的言行举止,而很多时候孩子沉迷于玩手机等电子设备,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好榜样。
现在很多家长都是低头一族,走路看手机、吃饭看手机、睡觉前看手机、上厕所也看手机,长此下去,孩子们自然有样学样。
所以要想限制孩子玩手机,就要从家长做起,做好榜样。
来源:妈咪帮
大家都在看
梁实秋: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教育孩子最不能有的12个坏习惯,看你中了几条!咳咳咳...春天咳嗽老不好怎么办?学会这4个食谱,轻松解决!陕西省妇联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yjsgzl/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