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杰雷玉琳张颖马志兴张静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
切削术(transepithelial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年11月至年2月在我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例,均纳入右眼进行分析。其中SMILE组62例62眼,TransPRK组40例40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SMILE组及TransPRK组术前功能性光学区分别为(7.18±1.00)mm和(7.33±0.81)mm,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为(6.00±0.788)mm及(5.77±0.82)mm,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均为P=0.),其中SMILE组较术前缩小(1.18±1.00)mm,TransPRK组缩小(1.56±1.02)mm。SMILE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较TransPRK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缩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角膜曲率变化量、球差变化量及Q值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SMILE与TransPRK术后功能性光学区均显著缩小,在相同手术光学区设计的情况下,SMILE较TransPRK术后获得了更大的功能性光学区。
近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功能性光学区
R
角膜屈光术后视觉质量的提升始终是人们重视和关心的话题,无论是准分子激光手术还是飞秒激光手术,除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外,激光参数的设置和优化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光学区设计不当或者术后形成的光学区过小均会导致患者术后夜视力降低、光晕、眩光等并发症发生。研究证实,无论过渡区存在与否,术后功能性光学区均比预期设计的光学区偏小[1-4]。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的临床开展使角膜屈光手术走向了微创、无瓣时代,术后视觉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升[5-6]。而单一步骤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TransPRK)作为一种新型的表层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同样以微创、无瓣、去除上皮和光学矫正一步完成的优势获得了临床认可[7-8]。理论上讲,两种全激光手术术后均会形成更为有效的光学区,但实际如何目前尚未见此方面的对比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测量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对比分析SMILE与TransPRK术后光学区的变化,同时分析并找寻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正文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医信眼科
坚持精品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yjsgzl/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