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眼睛散光治疗 >> 眼睛散光治疗 >> 正文 >> 正文

泪腺淋巴瘤3例分析

来源:眼睛散光治疗 时间:2018-5-28

眼眶原发性淋巴瘤发病率约占眼眶肿瘤的10%,占全部结外淋巴瘤的0.8%-2.9%。眼眶原发性淋巴瘤主要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典型临床表现为眶内铸造形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原发于泪腺的淋巴瘤比较少见。我院年10月—11月诊治泪腺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3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例患者包括男2例,女1例,年龄53-72岁,平均:63岁,主诉为泪腺区发现无痛性肿块或眼睑泪腺区肿胀,病史为10个月-15年,发病部位右侧泪腺1例,左侧泪腺2例。1例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查体双眼视力均可矫正1.0,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泪腺区可扪及中等硬度肿物,活动度尚可,表面光滑,无压痛。头颈部未触及明显淋巴结肿大。

眼眶CT示:泪腺肿大呈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未见周围骨破坏;CDFI示:泪腺区可见低回声占位病变,界清,形状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可见血流信号;1例行MRI检查示:泪腺区可见不规则等T1、等T2信号肿块,与眼外肌分界不清。

入院后全麻下行泪腺区肿物摘除术,术中见:包块质较韧、易推动与周围组织分界清,黄色质地中等硬度,表面有假包膜,肿瘤切面色白呈鱼肉状。

术后病理:CD20(++)、CD79仅(+)、CD45RO(一)、背景T细胞(+)、PCNA(+),右眼眶非霍奇金淋巴瘤(小B细胞淋巴瘤低度恶性)。泪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眼眶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恶性程度不等的淋巴细胞肿瘤,多发生于全身的淋巴组织内,也可以发生于淋巴系统之外的结构;除结膜下和泪腺部外,眼眶内没有淋巴组织,因此眶部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良性反应性淋巴增生、非典型性淋巴增生和恶性淋巴瘤。原发眼眶的恶性淋巴瘤少见,占全部恶性淋巴瘤l%左右,占结外恶性淋巴瘤的2%,多发生于40~70岁之间。

眶部淋巴瘤以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为主,约为71.4%。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又称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年,欧美淋巴分类法(REAL)将其确定为来自边缘地带B细胞的NHL,其淋巴细胞侵犯粘膜上皮,形成特征性的淋巴上皮病变,属低度恶性小淋巴细胞。与其他低度恶性淋巴瘤的区别在于:(1)好发于全身有粘膜上皮或有分泌导管的粘膜部位,包括眼附属器;(2)病理检查细胞组成相似:以小B细胞为主,分子遗传学上具有B淋巴细胞抗原决定簇特性,如CD45、CD23等测定阳性;(3)临床起病隐匿,经过较缓慢,病程长,预后较好。传统的眼眶局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以手术+放疗为主。

鉴别

泪腺区肿物以非上皮性为主,包括炎性假瘤和淋巴增生性病变。由于泪腺淋巴瘤的临床变现与累及泪腺的炎性假瘤极为类似,均表现为泪腺区无痛性肿块,CT中可见泪腺弥漫性性肿大,周围骨质无破坏,临床上容易误诊。炎性假瘤属于一种特发性眼眶炎性综合征,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理特点为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呈弥漫性或灶状分布;部分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病变组织纤维化。这与单一淋巴细胞来源的淋巴瘤区别明显。炎性假瘤另一特点为可引起眼眶内多种组织单独或同时受累,如眼外肌、泪腺、巩膜、视神经和眶脂肪等。泪腺区炎性假瘤不仅可触及泪腺肿块,还表现出上睑呈S形下垂,局部皮肤肿胀或红肿。

淋巴瘤属于一种恶性肿瘤,炎性假瘤为炎症性病变。二者在治疗方法上存在很大区别,炎性假瘤一般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激素不敏感者采取放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无效者则手术切除肿块活检;粘膜相关淋巴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配合化疗或放射治疗。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前提。

孙亚杰简天明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白癜风图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yjsgzl/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