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眼睛散光治疗 >> 眼睛散光治疗 >> 正文 >> 正文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LASIK术后

来源:眼睛散光治疗 时间:2017-11-23

病例报告

CaseReport

文章来源:田蜜,孙玲,张晓宇,等.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远期观察二例[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19(9):-.

病例报告

病例1:

患者,男,32岁,年因“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扩张”入院。患者于年因双眼屈光不正行LASIK,手术顺利,术后双眼视力(LogMAR)均为0.0。8年后患者因双眼视物模糊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双眼LASIK术后角膜扩张”。因患者1年内右眼最大角膜曲率(Maximumkeratometry,Kmax)增加大于-1.00D,拟行右眼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collagencrosslinking,CXL)。入院眼科检查:右眼球镜度5.25D,散光度-4.00D,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为0.7;角膜地形图检查示有眼角膜平坦子午线曲率(Flattestmeridiankeratometry,K1)为45.5D,陡峭子午线曲率(Steepestmeridiankeratometry,K2)为45.7D,Kmax为57.9D,角膜最薄点厚度(Thinnestcornealthickness,TCT)为μm,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Posteriorcentralelevation.PCE)为63.0μm,角膜平均后表面高度(Posteriormeanelevation,PME)为20.6μm。经复旦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在治疗前被告知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于年10月行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celeratedtransepithelialcorrealcollagencrosslinking,ATE-CXL)治疗。患者平躺位,贝诺喜滴眼液点眼表面麻醉,角膜上放置上皮环cone(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内贮满助渗剂ParaCel(美国Avedro公司),浸润4min。然后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换用VibeXXtra核黄素滴眼液浸润6min。采用角膜交联仪,调整紫外线发射头位置,红色十字光标对准角膜中心开始紫外线照射,波长为nm,照射强度45mW/cm2,照射时间s,照射形式为脉冲式照射(1s亮,1s晴),总能量为7.2J/cm2。紫外线照射过程中予0.9%氯化钠溶液点眼防止角膜表面出现干燥斑。紫外线照射结束后予佩·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24h摘除角膜接触镜。术后予氟米龙滴眼液点眼3周,每天7次,每3天减1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共3d;人工泪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行角膜地形图及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随访观察。该病例术后6个月和1年的球镜度分别为-4.75D和-6.00D,散光度为-4.00D和-2.00D,BCVA(LogMAR)为0.7和0.2。术后各随访点角膜地形图检查各参数变化见表1。术后2年与术前角膜地形图对比图见图1。术后1年内各时间点OCT表现见图2。

病例2

患者,男,27岁,因“左眼LASIK术后角膜扩张”入院。既往于年因双眼屈光不正行LASIK,手术顺利,术后双眼视力(LogMAR)均为0.0。2年后患者因左眼视物模糊来院就诊,诊断为“左眼LASIK术后角膜扩张”。因患

者1年内左眼Kmax增加大于-1.00D,拟行左眼CXL。入院眼科检查:左眼球镜度-2.75D,散光度-2.00D,BCVA(LogMAR)为0.2,角膜地形图检查示K1为39.7D,K2为40.8D,Kmax为45.0D,TCT为μm,PCE为27.0μm,PME为-6.8μm。经复旦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在治疗前被告知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于年10月行左眼ATE-CXL治疗。

病例2手术过程、用药及随访同病例1。该病例术后6个月和1年的球镜度分别为-0.25D和0.25D.散光度为1.00D和0.75D,BCVA(LogMAR)为0.0和0.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地形图检查各参数变化见表2。

讨论

角膜屈光术后角膜扩张是较少见但十分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术后不同时间视力持续减退,屈光度明显增加,BCVA下降。自年Seiler等[1]报道了第1例LASIK术后角膜扩张以来,较多的病例随之被报道。年Sporl等[2]首次发表了核黄素联合紫外线提高角膜硬度的治疗方式,近年来CXL在LASIK术后角膜扩张治疗中的报道日渐增加[3-5],但是绝大多是通过传统去上皮CXL来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对于跨上皮快速交联术用于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相关报道较少见。本次介绍的快速跨上皮交联较传统交联术相比保留了角膜上皮,且缩短了浸润与照射时间,在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患者中的应用尚未见其他报道。

本组2例角膜扩张分别发生于LASIK术后8年和1年,发病后视力较快地进行性下降,术前1年内Kmax增加1.00D或以上,均为LASIK术后进展性的圆锥角膜。在经过ATE-CXL后2年的随访中,Kmax值分别由57.9D和45.0D下降到57.2D和44.6D,TCT值均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分别由术前的μm和μm变化为术后2年的μm和μm,提示ATE-CXL在这2个病例中具有效果,是可行的控制角膜扩张的治疗方法。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术眼BCVA较术前相比有显著提升,分别提高到0.6和0.8,同时屈光度也均得到了改善,这提示ATE-CXL不仅控制了角膜扩张的进展,而且改善了屈光度,减少了散光,体现了该术式的有效性。

本组2个病例在随访过程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的K1、K2、Kmax、TCT、角膜后表面高度在各时间段的变化趋于稳定,提示ATE-CXL在这2个病例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手术患者在术中术后无并发症,角膜未发生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感染、上皮缺损等不良反应,术后远期术眼K值下降,BCVA较术前提升,提示该术式的安全性。在既往发表的传统去上皮交联治疗圆锥角膜及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文献中[6-8],有发生角膜炎、haze等术后不良反应,但在本组2个病例中并未发现,具体安全性如何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在既往传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及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文献中,结果显示大部分都是有效的,少部分不明显,但这些均是传统的方法,紫外线辐射能量小(3mW/cm2),照射时间长(30min),去上皮刺激性大,恢复慢,存在haze潜在风险,且治疗过程中患者舒适度差,不易配合。而笔者报告的ATE-CXL保留了角膜上皮,浸润时间仅仅10min,照射时间仅仅为s,明显缩短了照射时间,治疗过程中患者舒适性较好,较容易配合,术后反应较轻,角膜刺激症状轻度,且更适用于薄角膜患者,体现了这一方法的优越性。

ATE-CXL治疗LASIK术后角膜扩张安全有效,后表面高度趋于稳定,但更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DOI:10./cma.j.issn.-X..09.

作者单位:上海,复旦大医院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周行涛,Email:doctzhouxingtao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西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yjsgzl/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