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琼医生
昨天门诊最后10分钟,诊室来了一位妈妈:“徐医生,我女儿要换新的OK镜,停戴一周今天验光,发现散光比戴镜前反而增加了50度,是配戴OK镜导致散光增加了吗?”
这个问题,门诊中真的经常遇见——有的孩子停戴OK镜一段时间以后,验光发现散光度数不降反增,很多家长都忧心忡忡。
上次文章刚和大家介绍过,OK镜不仅可以矫正近视,也可以矫正部分散光,怎么还会出现戴OK镜后散光增加的情况呢?是OK镜导致散光增加吗?
今天,我和各位家长朋友们仔细分析一下这类情况。
弄清楚什么是角膜散光、眼内散光
首先,家长们要知道,散光其实分为角膜散光和眼球内散光。
教大家一个公式,就能很好理解:
眼睛总散光=角膜散光+眼球内散光
我们平时带孩子做的电脑验光检查(让孩子盯着仪器内的红房子看),测得的散光度数,是眼睛总散光。
所以,遇到散光增加的情况,需要让医生帮忙区分,究竟是哪部分散光增加了——是角膜散光?还是眼睛内部散光?
①角膜散光,是由于角膜水平和垂直方向折射光线的能力不一致,光线在各个方向上的焦点不一致。角膜散光主要取决于角膜形态,一般3~5岁后就趋于固定。
②眼内散光,是眼睛里的其他结构(比如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的。
角膜散光可以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出来(图1)
图1.角膜散光
眼内散光无法直接测量,主要通过眼睛总散光和角膜散光的差值,计算得来。
举个小例子:
妞妞验光结果(总散光)是-1.5D散光,角膜散光有-2D散光,那么,妞妞的眼内散光=总散光-角膜散光=+0.5D。
所以,要先弄清总散光、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的关系,再分析散光增加的原因。
一、角膜散光增加:可能是停戴OK镜后角膜尚未恢复如果角膜地形图检查后,发现是角膜散光增加,可能是角膜在OK镜的塑形作用下,还没有完全恢复原状,每一个孩子角膜形态回弹需要的时间是不一致的,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一般是三周到一个月时间。
二、眼内散光增加:可能是晶状体没跟上角膜的“节奏”如果检查发现,角膜散光变化并不明显,那根据我们的公式(眼睛总散光=角膜散光+眼球内散光)可以推断,是眼内散光改变了。
眼内散光,是相对灵活多变的,比如:晶状体会根据角膜散光来调整自身的形态,从而中和、抵消掉一部分角膜散光,起到代偿的作用。
所以,在配戴OK镜的孩子中,我们会看到以下有趣的现象:
①妞妞有-度角膜散光,眼内补偿性地产生+50度散光,中和-度的角膜散光,所以总散光会相对变小,变为-度;
②当她戴上OK镜后,在OK镜的塑形作用下,角膜散光基本消失,那么眼内的晶状体也会慢慢自动适应,把晶状体的散光量调整为0。
③有趣的部分开始了——当妞妞停戴OK镜后,角膜散光不久就恢复到最开始的度,可是晶状体没有跟上变化节奏,眼内散光依旧是0——后果就是眼睛总散光变成了-度。这就是停戴OK镜期间做验光检查,家长惊呼散光”增加“的原因!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眼内散光度数会再次变化以中和角膜散光,让总散光相对变小,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三、散光增加,还有可能是其它原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导致孩子眼部散光加重,主要包括以下5种:
1.配镜因素——配镜时未矫正散光或散光矫正不当;
2.揉眼睛——长期揉眼可能引起角膜形状变化,增加角膜散光;
3.眯眼睛——孩子视力下降又未戴镜时,会眯眼来试图看清远处物体,眼睑长期压力作用可能加重散光;
4.长期视物疲劳——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眼镜度数不合适、侧卧看书玩手机等,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痉挛,造成角膜各方向受力不均,散光加重;
5.眼部疾病导致散光——比如眼内晶状体疾病、外伤导致角膜形态变化、圆锥角膜、高度近视眼底形态改变等,都会导致散光增加。
小结:
1.OK镜能够矫正近视、散光度数,保证白天清晰的视力,不仅能控制近视发展,还能减少因眯眼、度数未矫正等原因引起的散光增加;
2.如果出现眼部疾病或用眼不卫生的情况,散光仍然存在增加的风险;
3.散光增加并不一定是OK镜“惹的祸”,可能是角膜尚未完全回弹,也可能是眼内晶状体未跟上角膜变化的速度,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SunY,WangL,GaoJ,etal.InfluenceofOvernightOrthokeratologyonCornealSurfaceShapeandOpticalQuality.JOphthalmol;:.
2.JiangJ,LianL,WangF,etal.ComparisonofToricandSphericalOrthokeratologyLensesinPatientswithAstigmatism.JOphthalmol;:.
3.XieP,GuoX.ChineseExperiencesonOrthokeratology.EyeContactLens;42:43-7.
4.LiJ,DongP,LiuH.EffectofOvernightWearOrthokeratologyLensesonCornealShapeandTears.EyeContactLens;44:-7.
作者简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zlsl/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