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表现,当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不能聚集于一点(焦点),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散光的发生率在3-6岁人群中约为21%,在15-17岁人群中约为34%。
散光形成的原因与角膜、晶状体及玻璃体的弧度有关,角膜散光与角膜的弧度有关,眼内散光与角膜以外的眼球内因素(如晶状体因素)有关。其中角膜散光较为普遍,且对视觉影响较大。假设把人的角膜想象成球面,度上每一个方向都有一个度数;如果所有方向上的屈光度都是相同的,角膜屈光系统如同一个光滑的“篮球”,那么就代表眼睛没有角膜散光;可是如果不同方向上的屈光度不一样,角膜的屈光系统就变成了“橄榄球”,有些方向屈光度较大,有些方向屈光度较小,这就会导致角膜散光的出现。
角膜散光的量可以通过角膜地形图或者角膜曲率计测量计算得出,不同的角膜形态,角膜散光分布各有不同。豫宛同明眼科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能够精确地分析整个角膜表面的形态和曲率的变化特点,系统地、客观地、精确地分析角膜形状。
角膜塑形镜是目前公认的防控近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镜片采用反几何设计,根据角膜形态定制。晚上睡觉的时候配戴能改变角膜形态,从而暂时的使角膜中央弧度变平,提高白天裸眼视力。不仅能使中低度近视白天不需要再配戴框架眼镜就获得良好的视力,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益于角膜塑形镜,然而许多近视的患儿大都伴有角膜散光,而这些伴有散光的青少年在验配塑形镜时往往会因为镜片的中心定位难,而被角膜塑形镜“拒之门外”,错过了良好的近视防控时机。
普通的角膜塑形是没有散光设计的。使用常规球面的角膜塑形镜戴在一个角膜散光比较大的椭圆面形态的角膜上时,镜片与角膜的形态不匹配,容易造成镜片在角膜上的定位不稳定,容易偏位的问题。而偏位容易造成镜片粘附、角膜压痕、甚至角膜损伤、角膜感染等并发症,而增加角膜塑形的风险。
散光角膜塑形镜(环曲面镜片)在常规角膜塑形镜的基础上延伸了角膜塑形镜的适配范围,能有效促进光学区的角膜分布变得更加规则,从而暂时降低或消除光学区的角膜散光及近视度数。
豫宛同明眼科采用的日本进口高品质阿迩法散光角膜塑形镜,镜片采用了特殊设计:–镜片的rc弧、ac弧及pc弧均采用了环曲面设计方法,即:rc弧、ac弧及pc弧的每一个切面均不是圆,而是由2个不同曲率半径的弧段构成,使整个镜片成为一个环曲面,在角膜上的各个方向,镜片的曲率都与角膜匹配,和角膜形成良好的配适状态,镜片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获得更好的定位带来更优异的视觉质量和防控效果。
案例:小姚同学,男,11岁。年8月验光检查右眼:-1.75/-3.00*10---1.0左眼:-1.00/-5.25*----1.0因为散光较大,家长考虑先配戴框架眼镜控制发展。年4月重新检查验光,右眼:-3.75/-3.00*10----1.0左眼-2.25/-5.25*---1.2.一年时间,双眼屈光度变化度左右,眼轴拉长将近1mm.家长听从了同明眼科医生的建议,玮小姚验配了阿迩法环曲面散光设计角膜塑形镜。
小姚自年5月开始配戴散光设计塑形镜,期间遵守医嘱,坚持配戴,定期复查更换镜片,他的角膜塑形镜配适良好,定位稳定,白天裸眼视力一直保持在0.8—1.0左右。年8月,小姚停戴塑形镜20天后重新验光检查,右眼:-3.75/-3.25*15----1.0左眼:-2.25/-5.25*---1.0屈光度与眼轴基本稳定。
散光角膜塑形镜(环曲面镜片)适应范围:
1.近视度以下,散光度以下;
2.高度和/或完全性角膜散光;
3.角膜不规则、上睑张力紧、上睑缘位置低等配戴普通球面设计镜片偏位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zlsl/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