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近视手术的这些人中,很多人想通过近视手术来阻止给孩子遗传。“我近视恢复了,我的孩子也就不会有了吧”,这种想法能实现吗?
答案是:当然不可能!
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因为即便做了近视手术也不能阻止遗传。
就像之前的那些热门话题:
#父母高度近视1岁婴儿近视度#,
以及前两天的#8岁女孩视力仅0.05……#。
相关近视遗传的新闻频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近视最主要的原因。父母近视要看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如果父母双方都是先天性的高度近视,遗
概率在90%以上;
父母双方后天性近视低于度的,遗传概率相对较小,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那遗传的概率可以达到75%左右。
01做了近视手术就等于治愈近视?
近视手术并不等同于治愈近视。
因为真性近视目前是无法治愈的。一般来说,真性近视患者的眼轴比非近视者长,度数越高眼轴变长越明显。
正视眼的眼球如果是一个球形球体的话,近视眼眼轴拉长就是一个椭圆体。做近视手术无法让眼轴再缩短。
因此,与其说近视手术解决的是近视本身,倒不如说它解决的是不戴眼镜的问题。
如果患者做近视手术前就已经是高度近视了,那么,做了近视手术之后,高度近视可能会引发的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等眼疾的风险依然存在。
02做了近视手术近视还可能遗传吗?
无论做不做近视手术,近视都存在一定的遗传概率,尤其是高度近视,下一代成为近视眼的概率更高。
近视手术遗传给下一代的是"容易近视的体质",而不是"近视"本身。
并不是你有近视,你的下一代就天生成为近视眼,只能说如果父母有一方是高度近视,孩子变成近视的概率就会更高。而且近视手术只是矫正屈光不正(近视、散光、远视等),他无法消除你的近视遗传基因。
除了遗传基因之外,后天的环境因素、用眼习惯和饮食等都会影响近视的发生。
所以,即使你本人患有近视问题,如果你的孩子从小能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每天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也可以降低其近视出现的几率。
以目前的医疗手段,尚且没有任何一种近视手术能够"治愈"近视,这些手术并不能扭转近视对眼睛已经造成的改变。
因此无论是视力正常的人,还是已经近视的人,亦或是近视手术后视力正常的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03更容易遗传的近视
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两种近视概率完全不同,单纯性近视一般由于后天不良的用眼习惯造成,这种近视遗传概率很小,用适当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病理性近视与遗传关系较大,主要为单基因遗传。
也就是说,在多种诱发基因里,只要其中一种基因被遗传下来,都会引起病理性近视;因此病理性近视才是更容易遗传的近视。
除了和遗传有关,近视的父母更有可能给孩子制造出容易近视的环境,比如较长的读书学习的时间,户外玩耍的机会相对少,脱了眼镜习惯眯着眼睛看东西等等;这些都会让孩子变成近视眼,或使近视加深。
04单纯性近视也不能忽视
如今因为电子产品的介入、孩子不良的用眼习惯等等因素,单纯性近视(后天性近视)引起的近视问题越发普遍。
特别是80后、90后这两代人,很多家长的视力都正常,唯独是孩子近视。这有很大可能是孩子在后天环境中不良用眼导致的。
有相关研究已证实,在有遗传因素的前提下,日常生活中例如近距离频繁用眼这样的后天环境因素,会激活遗传因素而发生近视;但不能放松警惕的是,没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可以直接导致近视的发生。
05做好近视防控
遗传只是导致近视的其中一个因素,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孩子无不良用眼习惯,好好呵护眼睛,不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让眼睛得不到放松,不沉迷电子产品,注意户外活动的时间等等,也可以减少近视出现的几率。
06近视防控,先防后控
环境因素是日常预防近视的关键。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检测儿童眼轴
眼睛变化的细节,尽在掌握中,一旦有异常,眼科医生可根据研究结果快速客观精准判断儿童屈光发育水平,判断远视储备、近视风险,给家长拉响警报,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干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发现眼睛看不清再进行补救性的治疗;
不要过早让孩子读书写字
有专家建议,孩子在上小学前,不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不要过早地读书写字,否则容易诱发近视。
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
研究认为户外活动和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学龄前也就是7岁以前的孩子,每天能保证3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7岁以后每天能保证2小时以上,不仅对视力有益,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强健体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zlqj/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