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黄连
来源产地
为小檗科植物鲜黄连的根及茎。
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杂木及针阔混交下或山脚阴湿处。
分布于东北地区。
鲜黄连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茎短,外皮暗褐色,断面鲜黄色,须根发达,形成密集的根系。叶丛生;有长柄,柄长13-25cm,基部具紫褐色的鳞片;
叶质薄,叶片近圆形,直径5-8cm先端微凹,基部深心形,边缘不规则波状,掌状脉7-9条,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无毛。花葶顶端着生一花,花葶长15-17cm;萼片4,紫红色,长5-6cm,早落;花冠淡紫色或紫红色,直径约2cm,或稍多,花瓣6-8,倒卵形;雄蕊8,长约为花瓣的1/3至1/4;
雌蕊1,纺锤形,柱头2裂。蒴果革质,梨形,近先端半盖裂。种子多数,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寒。
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用于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腹痛,发热烦躁,眼结膜炎,口疮,扁桃体炎,衄血,吐血,痈疽,疖肿,外伤感染。
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中药大辞典》
"苦,寒。"
清热解毒,健胃止泻。治发热烦躁,口舌生疮,眼结膜炎,扁桃体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衄血,吐血;肠炎,腹泻,痢疾。"
《中华本草》
苦;性寒
归胃;大肠;肺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赤白痢疾;脘胁疼痛;呕吐;吞酸;吐血;衄血;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咽痛喉哦;痈疽疔疮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汁洗眼;或涂口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ywzl/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