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眼疾儿童慈善音乐会上弹奏钢琴宁柯
这是一段在俄罗斯网站上点击率颇高的视频:一个戴墨镜的男子用一枚红色的塑料球,向大家熟练地表演了一段长达42秒的魔术,手法娴熟,表情自然。支持他完成这一表演的,是一双植入眼部的仿生眼睛——就藏在墨镜背后。他是俄罗斯第一个通过手术植入仿生眼睛从而恢复视力的人。手术前,他已经全盲20年。
此人名叫格里高利·乌里扬诺夫,来自车里雅宾斯克州,自幼患上夜盲症,年前病情恶化,最终导致双眼全盲。起初,乌里扬诺夫拒绝做这个手术,但是后来他改变了主意,他不想因此追悔莫及。他女儿说,这次机会“简直就是一张通往幸福的车票”。不过“这张车票”价格不菲,约合14万美元。最后,在多家慈善机构的赞助下,乌里扬诺夫如愿以偿。
帮助乌里扬诺夫完成手术的,是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眼科医学研究中心。这个手术印证了俄罗斯眼科医学的世界水准。
仿生眼睛重建视力
仿生眼睛是一套人工视觉系统,由带有摄像机的眼镜、小型计算机和芯片组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人工视觉系统与大脑之间的联结。
手术时,首先将芯片植入人体视网膜,图像从摄像机提取并转换成电脉冲信号,信号通过视神经系统到达脑部。人体大脑类似于大功率服务器,按照正常人视觉信号处理模式对所获得的信号进行处理,由此产生“看到目标”的影像。
虽然仿生眼睛还未达到人眼的完善程度,只能形成黑白图像并且分辨率较低,但足以帮助乌里扬诺夫看清目标轮廓,例如人体外形、街道、建筑等,可轻易辨别方向。手术后经过近一个月的康复训练,他就可以出门了。
乌里扬诺夫借助仿生眼睛恢复视力的成功案例,同样也鼓舞着其他人。在俄罗斯,全盲人数有5万多。使用仿生眼睛重建视力,是俄罗斯在国内防盲治盲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多年来,俄罗斯政府一直比较重视民众的视力问题,视之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俄罗斯人认为,他们的眼科是个值得骄傲的领域。
防治近视的方案
事实上,俄罗斯人的视力问题并不比其他国家少。俄罗斯《新消息报》年10月的一则报道称,根据眼科医生的资料,半数俄罗斯人存在视力问题,有万人患有眼部疾病,少儿近视的增长趋势尤为明显。医院眼科学教研室主任库兹涅佐娃说,20年前只有15%~20%的孩子在中学毕业前近视,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30%~3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们在学校和家里的视力负担加重了,读书架和桌面稍稍抬起的书桌几乎不再使用,孩子在写字和阅读时都低头眯眼。这使他们的视力迅速下降,并发生颈部肌肉痉挛。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沉迷,也让青少年视力呈下降趋势。
大学生和成年人的问题更加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俄罗斯超过15%的近视患者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视力问题。心理学家安东诺夫说,俄罗斯社会对近视向来有成见,即戴眼镜的人虽然受过教育,但大多性格孤僻、做事刻板、难以亲近。
为了应对近视这一普遍问题,俄罗斯采取了不少措施。激光近视治疗仪是成果之一,由俄罗斯马克德尔公司和莫斯科眼科疾病研究所的专家共同研制。
这种激光近视治疗仪由激光发射器和治疗镜两部分组成。发射器上有两个孔,可以发射不同的激光束。治疗镜分为两种,其外形均酷似望远镜,每个治疗镜后部都有一根导线与发射器的相应孔连接。一种用来抑制眼部睫状肌的痉挛,另一种用来激发视网膜组织的营养供应,缓解视神经紧张。
激光治疗仪还可用来预防近视眼,治疗散光和眼球疲劳充血。目前这种医院的临床试验。
治疗“最严重的白内障”
和很多国家一样,白内障在俄罗斯是非常普遍的眼部疾病,尤以老年人居多。位于莫斯科的“眼睛显微外科”科技中心使用超声技术来治疗白内障,该中心创办人罗斯洛夫说,“这一手术叫超声乳化术,使用一种高频超声设备将浑浊晶状体破碎成小碎片,将其从眼睛中轻轻吸除。然后,外科医生在眼睛中植入一个清晰的人工晶体。”由于效果良好,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前去治疗。
此外,“眼睛显微外科”科技中心还与俄科学院普通物理研究所物理仪器制造中心联合研制了一种特殊激光器——“微观扫描器”,用它能去除最严重的过熟期白内障。
这种激光器能高度精确地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据该诊所医生科诺瓦洛夫介绍,西方使用的大部分激光器功率较低,只能去除初发期白内障,而他们的设备对于较严重的白内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微观扫描器已出口到中国、伊朗和尼日利亚等国。
中俄眼科合作
因为俄罗斯在眼科领域具备一定优势,医院也逐步医院的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地,中俄在眼科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
年8月,医院与俄罗斯医院——欧洲医学中心达成网络会诊意向;与俄罗斯眼科排名第二的叶卡捷琳堡眼显微外科中心确定合作关系;与乌医院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双方将在眼科学术交流、设立研究生实习基地、互派访问学者、科研项目合作、开展优势互补活动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
20年前,医院就引进了尼古拉·杜申等一批来自俄罗斯的著名眼科专家。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眼科技术和经验,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杜申教授作为俄罗斯援华专家代表,还曾接受过中俄两国领导人的接见。年,杜申教授获得由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来源:年2月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zlsl/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