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购入《渡过》这套书时,是因为情绪崩溃,抑郁复发转向双相情感障碍时想要自救,所以上网搜索抑郁症时找到的。
商品详情页面大大的‘自愈笔记’四个字吸引了我。
想也没想就立马下单,买了到现在也有半年了我才徐徐翻开仔细阅读。一直没读也是因为,当我的求生本能大于求死的时候,我做的选择,本身就拉了我一把,下单之后没多久,我就慢慢的开始恢复了。
而之于对自己疾病认知的匮乏,我在八月开始阅读。
说实话,它带给我的不只是自愈,更多的是被治愈。
年12月到3月初,我逐渐发病。最初的表象是注意力没办法集中,胸闷。感觉有一堵墙卡在胸口,喘不过气。后来逐渐开始失眠,睁着眼睛看天花板一晚彻夜不眠的程度,工作上也频频出错,经常罚款,赔钱。
在失眠的同时,身体的其他不良症状开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食欲不振、思维迟缓、感觉自己变傻了,我一个不算洁癖,但也极度爱干净的人,开始连洗个澡都没办法。
我陷入了漫长的黑暗中.......
可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其实是病了,反而在责怪自己的不坚强和脆弱。每天陷入悲伤和痛苦中,每天半夜就坐在23高楼的阳台上,在寒风中晃荡着双脚,在生与死之间来回横跳。一边看着下面心想,跳下去算了;一边又在想,我为什么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不想社交,不想出门,不想说话,不想和任何人联系。
在半年后,我开始求生。
虽然,我不想标榜自己的意志力有多强大。但我的确,一没就医,二没服药,三没接受任何心理治疗。我的确,靠自己,走出了那段黑暗抑郁痛苦的时光。
只是,抑郁,它还伴着我,我逃离了那个怪圈,可没有接受任何物理和心理上的帮助逃出让我收获了一系列的副作用。
就像文中说的:这样做很危险,因为它不是好了,只是不发作而已,它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不知道哪天还会落下。
同时,我的自卑,敏感,安全感缺失,不懂爱不会爱不能爱像烟花一样,砰砰炸开。
家人说我像个刺猬,朋友说我性格奇怪,而且,我不会爱人了,心动,太难了。我怕失望,怕受伤害,怕对方接受不了我的这个模样,怕被抛弃。
——好了,再说下去,整篇文章都会被染上负能量了。
我们接着来说说《渡过》吧。
01管理情绪与压力
重塑自我的内心力量
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叫做抑郁症。
抑郁症,不只是简单的心理病变,同时还是一组功能性病变,抑郁症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的异质性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它们各有各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无法用一种病因和机制做出解释。
和身体的疾病相比,抑郁症还不易被自我察觉。比如,我们得了感冒,因有外来病原体入侵,身体产生免疫反应会发烧,流鼻涕;如果受了外伤,伤口会发炎、肿胀,从而发出警醒。
可大脑的病变是悄无声息的,患者直到情绪严重低落,认知发生偏差,才觉得不对劲。还经常自以为只是心理问题。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情绪低落都可以确立为抑郁症,他的情绪低落必须是显著而持久的,也就是说,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达到或超过两周一直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也无法自我调整恢复到原有的健康状况。
就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再加上,专业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少之又少,误诊、错诊的多之又多,国外有个数据,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平均被误诊了8年。
而且,也没办法通过仪器来看清楚到底是大脑神经中的哪个神经递质出现了失衡。只能靠患者和医生口头上的交流来分析病情,再加上,有些患者对自己的一些情况会隐瞒,导致用药错误。
每个人的用药不一样,量不一样,这需要医生和患者一次一次的换药,测试,调整。
而现在我们人类对大脑的了解,不过是冰山一角,还远不如对宇宙和星球的了解。
这是一个棘手、确诊困难、用药复杂、大家认知缺乏的疾病。
再加上,药的副作用很大,很多人,撑不住,擅自停药,最后以自己生命为代价作为结束。
让人唏嘘不已。
张进老师在书中对于情绪管理是这样说的:情绪如洪水,可疏不可堵。对情绪,不是要控制、战胜,而是要把情绪视为一种资源,给情绪以出路,顺应情绪,利用情绪。
大多数时候,人类和情绪搏斗是徒劳而愚蠢的。情绪像洪水,一旦产生,就有了一股势能。越阻挡它,它越会积蓄起来,变成更大的能量。
所以不要试图控制和消灭自己的不良情绪,而要顺应,尊重情绪的自然规律。
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就可以指引我们走出负面情绪的泥潭。
美国一个抑郁症患者安德鲁所罗门在《忧郁》一书中写道:抑郁症患者像一根干燥的火柴,若生活中的火星掠过,就会燃起熊熊大火。
人们往往认为是外部某一具体事件导致了抑郁症,其实,这种具体的事情很可能只是抑郁症的结果,而非原因。
在第一部中有个事迹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抑郁症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时,在咨询师的陪伴下,进入催眠,循着意识之流,在自己的人格中一层一层下行。
她说,潜意识也是有层次的。以往她都是在较浅的意识层面治疗,而这一次,她要到潜意识的更深处去‘定向爆破’。
一路潜行,最后,在一个地下室的水牢里,看到一个橡皮人。一个穿着超人衣服的橡皮人。
而这个意味着,这个橡皮人是忠实守护着她的防御机制。小时候缺乏保护,所以生成了一个自我防御机制。它的承受力、爆发力、耐力极强,常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因为抑郁症发作往往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是潜意识实在不愿意忍受生命能量被剥夺。她在地下室看到橡皮人实则意味着自己的人生已经在开始改变。
在意向的对话中,她理解了自己很多行为模式,看到了自己那许多年默默承受的部分,看到了自己的伤口,在修复的过程中,蕴藏的负能量会释放,引发身体反应,心灵在重新整合,新的人格在孕育。
最后张进老师问道橡皮人去哪儿了,她说:我感激这个超人给我这么长时间的保护,它支撑我走过最艰难的岁月,支持我一点一滴进步,如今我成长了,它太累了而且我现在的支撑足以保护我自己,它去休息了。
看到上面那段话,真的破防了,出现了一种,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橡皮人,只是每个橡皮人需要承受的东西都不一样罢了,但是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橡皮人在帮自己支撑着磨难,保护着我们。
那就是我们自己。
虽然我现在还是会有很多轻躁和抑郁的时候,但我能控制,也能宣泄,但我知道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也并没有痊愈,只是体内的橡皮人在经过又一轮的挫折之后,又变得更加强壮了而已。
02接纳是最好的治愈
“与命运和解,与真实相遇,接纳自己,知行合一”。
这句话看上去很简单,但接纳其实很难,在我看上去,接纳就是要放过自己,放过那些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人。
可不放过我又能怎么样呢,受折磨的永远只有自己。
第二部中更多的是了解到更多的精神疾病。认识到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疾病。
从急短障碍产生幻觉到人格分裂,从躁狂到双相,从反社会人格障碍到抑郁症。那些我们觉得似乎很远的事情,此时此刻,就有人正饱受这些疾病的折磨。
我也从中看到了自己。那个发起病来,就六亲不认,见人就打,狂躁过去之后便哭着求死的少年不正是今年年初的我吗。
医院里手足无措,面如死灰的模样,让我看见了当时也因为我疾病遭受折磨的男友。
他们深陷精神疾病的痛苦,逃不出,躲不掉。甚至,都没有办法接受正确的治疗,日日受尽折磨,我体会过,所以我完全理解。
就像文中最后说的那样:抑郁的本质,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张进老师对抑郁的总结让我受益匪浅。
他说:抑郁的真相,是天长日久,是积劳成疾,生命的能量逐渐流失,终于不能承受,身体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强制休息,减少消耗,节约能量——这,就是抑郁。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封闭是他对抗外部世界的本能防御方式,这并非是他的主观意愿,而是生命的本能选择。
顺其自然,正确认识抑郁。它是结果,不是肇始;它是必然,不是偶然;它是朋友,不是敌人。接受它,善待它,告别它。
你受的苦,遭的罪,忍的痛,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接受得病的事实,接受不堪的经历,在绝望中尝试,在尝试中等待,在等待中改变,在改变中重生。
我真诚的希望,每一个深陷精神疾病的人都能够重新拥抱生活,看见美好。
祝你,也祝我。
03治愈的力量
第三部,叫治愈的力量。
十二个主角,十二个故事。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蓬勃的生命力。
抑郁症现在正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病症,它已经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如果说,张进老师用两本书让我认识到什么是精神疾病,该如何治疗,如何接受,那第三部,就是让我以‘我’的视角出发,体验了十二段痛苦的治愈的人生。
我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能回想起那些痛苦和过来的这些年自己为了拯救自己所做出的的努力。
十八岁发病,二十二岁复发,二十三岁患有双相,这都是通过书对自己的判断。没有就医,没有吃药,从发病开始那段时光就像幻灯片一样在我眼前一篇一篇的浮现。
我想到了23楼寒风,想到了无数日子黑夜和白昼的交换,想到了自己在生与死之间的纠缠。所幸,在求生本能和求死心切中,我战胜了死,活到了现在。
如果说,现在和以前有什么共通之处的话,那就是:自始至终,我都只有自己,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救赎,没有理解,我完全,就是自己走过来,救了自己一命。
而那些蓬勃的、热烈的生命力依然坚毅地在和精神疾病做着抗争。我知道,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每个人都还在路上,中国有万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她们中很多人,至今仍然在黑暗中前行,祈盼着黑暗尽头的一线光明。
但我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努力和汲取下,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聊愈师。我希望,我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被高额的心理咨询费劝退的人。
我希望,在这条道路上,最终我们能和它、它们,殊途同归。
—END—
人五
只是一个小人物
图源:网络
人五点个在看就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zlsl/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