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眼睛散光治疗 >> 散光治疗器具 >> 正文 >> 正文

周行涛近视防治有五大误区上观新闻

来源:眼睛散光治疗 时间:2024/11/1
    

近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高发的视觉性眼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who已把它列入亟待解决的可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来,近视也愈发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随着网课的增多,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近视问题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焦虑不已。12月19日下午,公益讲座“面对面:近视防治与误区”在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举办,复旦大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在讲座中与观众分享了有关近视预防与治疗的观点。

周行涛教授为读者们讲解近视防治知识

周行涛表示,对于近视防治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一:“长大一些再查眼睛”。周行涛指出,1-3岁儿童在视力教认后绝大多数都认视力表,这样就可以进行视力检查。对孩子视力要每半年进行一次筛查。家长可自购标准视力表挂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视力检查最好不晚于3岁。对于斜看、视物歪头、眯眼,或贴得很近看电视和看书的现象不可忽视。周行涛提醒家长为孩子建好屈光发育档案。这样做的好处是:早发现屈出异常如高度远视、近视、散光、弱视等;早发现婴幼儿是否有眼疾;筛选出近视眼“苗子”,小心防范近视进展,提早干预。

误区二:“近视又不是大病”。周行涛说,从视觉角度来说,不管近视多少度都要重视,近视虽不是大病,但是又是最重要的需要防范的异常。人生除了生命以外,最最珍贵的是眼睛,因为人85%以上的信息来自于视觉系统。因此,近视不能忽视。特别是病理性近视,通常是、、度以上,他们很痛苦,因为会威胁视力。如果忽视高度近视防范、忽视视觉防范的话,危险会增加,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护。

误区三:“寒暑假才能扩瞳验光”。周行涛提醒家长,快速扩瞳只要6-8小时瞳孔就缩回来,基本不影响,简捷高效。

误区四:近视配镜“花哨”。周行涛提醒家长要规范配镜,要重点关心镜片的质量、度数的精确、散光的轴向、瞳距的大小是不是匹配吻合,是不是充分考虑双眼的视觉功能。专业性是第一位的,其他需求暂时放在第二位。

误区五:忽视近视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周行涛表示,近视发生发展的机制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因此从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着手进行行为因素干预是近视防控的“第一法宝”。他提醒家长,自然太阳光线户外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可以有效减缓孩子们近视的发生和快速增长。

周行涛反复强调,虽然现在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等近视治疗和矫正技术已经发达,但人们不能忽视对眼睛的保护,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眼健康保护,“对于儿童来说,近视的‘防’远比‘治’重要的多,近视里没有‘年龄太小’的说法,不能等到孩子看不清楚再去检测近视程度,家长们应尽早检查孩子的视力,防范近视的可能,提早进行干预”。

周行涛是全飞秒手术第一人,领衔团队已完成10万台全飞秒手术,是全球全飞秒手术量最多,也是发表全飞相关sci论文最多的团队。仅在权威杂志journalrefractivesurgery作为封面导读的论文就有9篇。

周行涛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那些在微光中努力生活的近视患者。他说:“我的梦想是让每一个近视患者清晰自由地感知这个世界。”

最近出版的《医海行舟》是周行涛在繁忙的临床、科研、近视防控公益活动之余,在会议间隙、在飞机上……在点点滴滴的时间里记录下的工作随笔。在他笔下,有随访长达23年、一家三代五名罹患遗传性角膜病的患者;有福利院中的三岁goldenhar综合征患者,一半的脸是混沌未开的,只有一只眼睛清澈明净……当然,更多的是普通的近视手术患者。书中,周行涛用美好的文字、细腻的情感,记录患者故事,普及近视防控和手术知识。

为普及近视防控知识,周行涛教授还主编了《还近视者光明未来》(第三版)和《儿童和青少年眼健康筛查与近视防控》等科普图书。《还近视者光明未来》(第三版)主要收集了做过近视手术患者的切身感受,即面对近视的困惑,近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真切感受等,并辅以医生的专业备注,主要介绍近视手术的过程及效果,为没有做过手术的广大近视患者提供一个了解手术、增进医患沟通的窗口。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也是一本医患沟通实录。《儿童和青少年眼健康筛查与近视防控》围绕什么是青少年眼健康筛查,什么是青少年眼健康筛查的重点,如何进行筛查等问题展开。该书是复旦大医院联合12家医院,筛查40万人次在校学生,培训名教师与校医,培训0多名家长后的经验总结,填补了国内无学生视力筛查指导类出版物的空白。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观号作者:东方教育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zlqj/9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