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眼睛散光治疗 >> 散光治疗器具 >> 正文 >> 正文

眼视光行业的莎普爱思之二滥用的视功能训

来源:眼睛散光治疗 时间:2021-8-3

眼视光行业的莎普爱思之二——

滥用的视功能训练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活动的信息化和虚拟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人类对视觉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如何科学用眼、健康用眼成为这个时代人类的最大需求。目前,我国0~14岁儿童有2.22亿,如果其中一半为0~6岁,则有1亿以上儿童需提供眼保健服务;我国约4亿近视患者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高达2/3,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近视率已分别逾30%、50%、70%、80%,青少年近视率接近60%,发病率高居全球第一。这种形势下催生出很多视觉训练、视力康复、视力治疗机构。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宣传“**同学近视度,戴**降度镜,每天坚持训练,现在己经摘掉了眼镜!”;“***远视度,散光度,经过一周的训练,再也不用戴眼镜了!”;而且这种训练被吹的无所不能,斜视能治、弱视能治、近视能治、散光也能治,简直就是眼视光界的“莎普爱思”!但是据我们临床观察,没有正规系统检查、诊断,滥用的视功能训练不仅会增加用眼负担,而且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视觉训练一定要在系统眼科检查、完整的双眼视功能评估的基础上进行。

比如《国际眼科杂志》就有视觉训练致急性内斜视的报道:

斜视患者在拟定训练计划之前一定要确定双眼注视性质。掌握适应症,斜视角比较大,有垂直、旋转斜视存在,有异常视网膜对应、抑制等视功能损害的患者不要轻易做训练,否则会加固双眼异常视网膜对应关系,手术后很难熄灭异常对应点,反而增加患者斜视复发几率。

斜视患者在拟定训练计划之前一定要确定双眼注视性质。掌握适应症,斜视角比较大,有垂直、旋转斜视存在,有异常视网膜对应、抑制等视功能损害的患者不要轻易做训练,否则会加固双眼异常视网膜对应关系,手术后很难熄灭异常对应点,反而增加患者斜视复发几率。

比如这个患者内隐斜却做集合训练,调节不足却配了渐进多焦点眼镜放松调节,这样的治疗会适得其反,对患者眼睛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

二、视功能训练要体现个体化、综合性、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时检查调整的特点:

1、个体化:一定要在系统专业检查评估的基础上拟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训练目的是改善视功能的不足。

2、综合性:视功能训练包含很多分类,比如视觉认知训练、调节功能训练、双眼视训练、阅读障碍训练、手-脑-眼协调训练等,人眼的很多视功能是相互影响的,比如调节和集合,所以我们设计训练方案的时候是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为患者选择搭配好一个主次分明的综合训练方案。

3、严格掌握适应症:比如近视训练不要过多选择视觉认知训练,类似光栅、精细视训练等,会增加用眼负担;斜视患者斜视角比较大,有垂直、旋转斜视存在,有异常视网膜对应、抑制等视功能损害的患者先考虑手术好一些,因为不具备训练产生双眼单视的基本条件。

4、及时检查调整:视功能训练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所以要定期根据患者视功能改变情况调整训练方案。比如调节训练从调节幅度提高到调节灵敏度训练,融像训练从平滑融像到跳跃融像训练等。

三、视功能训练应规范评估标准:不要以视力代替屈光度、以自觉斜视角代替客观斜视角,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目前某些训练机构利用患者或家长近视不想戴镜,斜视不想做手术的心理,大肆推广视觉训练无所不能,“**弱视患者度远视、度散光成功摘镜”,“**斜视患者经训练产生立体视”等等。殊不知戴镜的目的不只是提升视力,还有控制近视发展、保证视觉系统正常发育的作用,单眼远视、散光、弱视的患者只有通过戴镜才会有清晰视力,才能保证双眼均衡发育;斜视患者有些经训练也会产生同时视,但这个同时视是异常视网膜对应产生的,客观斜视角并未减小,反之对患者造成了进一步的视功能损害。

现代视觉训练理论其实起源于一百年前,年美国眼科医生贝茨提出一个理论:一切屈光不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原因,只不过是“不正常的精神状态”所引起的“紧张”。基于这个理论贝茨发明了“视力训练恢复法”,使视力器官通过训练不断调整自身机制,弥补视功能缺陷,从而达到和纠正甚至根治近视和视力问题的方法。

贝茨理论的发现无疑是伟大的,现在的很多视功能训练方法都沿用于一百年前的贝茨理论。比如现代调节训练就基于贝茨医生的核心观点——调节理论;聚散球就脱胎于贝茨医生的视觉融合训练法等等。但是并非一切屈光不正或斜视都可以通过视觉训练治疗的,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这一理论目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视功能训练也一定会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规范化的发展。

了解更多眼科知识,扫一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zlqj/6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