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医院
白内障患者术前具有角膜散光的比例很高,国外的文献显示约30%的患者有1D以上的角膜散光。中国医科大学的张劲松教授在年《国际眼科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指出我国约76%的白内障患者术前有0.5D以上的散光。除了恢复视力,纠正散光对白内障患者具有提高视觉质量的重要意义。
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能有效矫正散光
对于白内障伴角膜散光的患者,我们从年起开展了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研究,结果显示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能有效提高视觉质量。我们的工作主要分几个方面:早期研究中我们最主要的担心是大部分散光发生在角膜,而用人工晶状体的办法来纠正角膜的散光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临床的研究,我们发现使用纠正散光的人工晶状体后患者的满意度非常高,其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非常好。其后我们发现球面的Toric人工晶状体不能增加对比敏感度,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还不是非常满意,因此我们应用了非球面的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从波前像差、视觉质量,MTF值等方面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非球面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能得到更好的视觉质量。第三部分工作是针对部分既有散光又有别的需求的患者,比如有多焦点晶状体需求的患者,为其植入一种三合一的晶状体,即非球面、多焦点、散光矫正型晶状体--AcrySof?IQReSTOR?Toric?人工晶状体,我们的研究发现其使患者的脱镜率得到提高,看远看近都能兼顾,扩大了使用高端晶状体的适应证,这些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不久即将发表。
散光矫正的范围
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的研究报道很多,其设计从T2至T9有很多种不同的型号,其中最大的在晶状体平面能够矫正的散光度数达到6D,在角膜平面大概为4D,最低能矫正0.5D左右。
旋转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植入Toric晶状体以后,一旦轴位发生偏移就会影响手术疗效,尤其是长期的手术结果的稳定性,所以大家都非常关心如何保证晶状体的旋转稳定性。
首先,选择的Toric人工晶状体一定要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从人工晶状体的材料上讲,要有很好的黏附性。像AcrySof?晶状体的材料是疏水性的丙烯酸酯材料,有很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其表面包被有纤维连结蛋白膜,能够吸附纤维连结蛋白,从而保证了晶状体与前、后囊膜紧密粘联;AcrySof?人工晶状体采用改良的L襻设计,有一个非常好的固定作用。当手术结束后,晶状体固定在囊袋的某一个位置后很少发生旋转。所以我们在选择人工晶状体时要考虑它的材料和设计,包括襻的强度和襻的设计形态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越是设计好和材料好的晶状体,其旋转越少。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到晶状体的旋转稳定性,①撕囊的大小和直径要适中,5.5mm或5.25mm直径比较合适,而且位置要居中。②晶状体襻要充分地展开,如果手术后再展开则人工晶状体实际固定的位置有可能就会有偏差。③术中手术操作必须轻柔,避免损伤悬韧带,悬韧带的损伤必然会引起囊袋不对称,也会引起人工晶状体的旋转。④必须充分清除囊袋后面的黏弹剂,从而使人工晶状体和后囊进行充分的贴附。当人工晶状体发生旋转时,必须仔细地观察,旋转度数比较大尽量在一个月以内尽早进行二次调整。
做一个成功的Toric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有几点一定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术前检查一定要精确,提倡利用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计和IOLMaster进行反复的核对,来确定散光的轴向和散光的度数。第二,术前轴向的定位非常重要,希望采用坐位来定位,在卧位的时候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有手术的导航来指导定位,或将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的技术应用到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或者将精确撕囊等技术都融合在一起的话,Toric人工晶状体的使用也会非常理想,得到的结果也会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订阅
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青岛白癜风研所医师小儿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ywzl/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