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呼唤全球正视失明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组织把每年10月的第2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视觉日。年的主题是“MakeVisionCount——珍惜每一寸光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亿万视力受损患者,其中,可预防的致病因素造成的疾病负担高达80%,每5位视力受损人士中,有4人罹患的是可避免的视力损伤疾病,90%的视力受损人群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呼吁我们共同努力消灭可避免的盲。
年10月11日,由诺华集团组织发起的世界视觉日媒体沟通会上,我国眼科的发展成就与当今视力健康重点工作也成为重点讨论话题。
诺华集团(中国)副总裁张炜
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精神铸就全球眼科领导者
医院赵家良教授强调,眼科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没有持续的创新,就不会有进步。眼科每一小点的进步,都先是有了技术上的变革,得到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让我们对疾病的诊断、对发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都有了改观。”
赵家良教授说:“中国眼科的发展要感谢三方面的人。一是辛辛苦苦的中国的眼科大夫和眼科科研工作者,他们支撑了中国眼科事业的发展。二是应该看到,眼科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事眼科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他们的努力使临床专家更多地接触到了新事物,提高了中国眼科医生的水平。譬如诺华这样的厂家,是值得赞扬的。三是要感谢在海外工作的华裔眼科医生,他们在国外进行研究,到国内进行学术交流,把成果带回来,促进了国内学术的成长。”
而作为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企业,诺华始终秉持以“探索新方法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为使命,以科学引领创新,提供突破性的疗法,带来更多的患者获益。
诺华在上海投资10亿美元设立的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的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目前,诺华在全球范围内有将近名研发人员每天致力于新药研究和开发,开展了超过项科研项目和多项临床试验。诺华眼科及爱尔康在药物、手术器械、视力保健等领域矢志不渝的进行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致力于改变全球眼部疾病患者的生活。铸就全球眼科领域的领导者和持之以恒的贡献者。
在中国,诺华眼科在眼底病、青光眼、干眼、眼部感染,以及眼部手术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与此同时,诺华多年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拉进中国与世界学术界的距离。
诺华集团(中国)副总裁张炜谈到,诺华的创新历史可以追溯年,创新是诺华的基因,品质是诺华的信念。作为全球眼科的领导者,持续的投入,稳定的高品质,陪伴中国学术成长,惠及中国患者,是我们的使命。诺华还将着眼未来,着眼患者,开发出更加创新和高品质的药品及治疗方案。
张炜表示,过去10年诺华共在中国上市了22个创新药,未来5年预计有16个创新药上市。对于位于张江的生物医学研发中心,张炜表示诺华中国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探索与中国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CRO等更多的合作,并且研发项目上从基础研究做起,在步伐上完全等同国际研发中心。
30载成就斐然从容面对我国眼科新疾病谱
人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约90%是由眼睛来完成的,同时,眼睛还是反映人体全身状态的窗口,许多眼科疾病是全身疾病表现的一部分,如糖尿病、高血压都会在眼底呈现疾病特征。然而,眼部结构精细,垂直径仅23mm的眼球上,目前已知的眼部疾病高达余种,危害人们的视力健康。根据全国防盲办公室年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出现盲人大约45万人,低视力万人。
赵家良教授说:现代意义上的眼健康,本身有三层含义。一是有眼病的人都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使他们的眼睛不再失明。二是没有诊疗方法不能治愈的眼病患者能够进行康复,保住他们残余的视觉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三是每个需要眼保健的人,都能够及时获得眼保健服务。我国眼科领域在此三方面近三十年来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和进步。
回顾中国眼科近30年的发展,赵家良教授不无感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盲人数量超过丹麦等国家的人口总数,困扰医生和公众的眼病集中在沙眼,传染性结膜炎等眼表疾病。白内障手术也处于非常初级的诊疗水平,当时一年开展的白内障手术量大约仅是14万例,“记得那时候,国外发达国家的白内障手术都是小切口,而我国还是大切口。取走白内障是方便了,但患者术后散光严重,视物质量不高。手术医院都尚未普及,更别说基层了。而且,我们不生产人工晶体,手术用的针线粗得跟鱼钩一样,用来支撑眼球的粘弹剂国内的医生见都没见过。”赵家良教授回忆说。眼科大夫短缺,医生水平有限,设备和药品短缺,患者的支付能力有限,是当时面临的状况。
年,卫生部防盲办公室成立。年,中国视觉第一行动大力开展,关于提升眼科医生的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和学习班蓬勃开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领先的学术理念和药物进入中国,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眼科领域的学术发展。
30年来,我国眼科学基础和临床学术水平都得到了有力地提高,从专业医生的队伍壮大,医院的蓬勃发展,眼科学成为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眼科医生从60年代的寥寥千人,发展到年的2.8万名专业医生(据国际眼科理事会(ICO)调查);自年到年的25年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资助的眼科项目多达项;中国医生在国际发表的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文章数量逐年增多,且国际排名?不断上升,年,中国眼科医生发表的SCI文章占全球总数的17.22%,到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眼科SCI文章发表国;新技术、新药物、先进的手术设备、基础研究的快速进步带动了全领域发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除术等诊治技能在中国眼科医生中得到普及,年,我国白内障手术台数达到近万例。以雷珠单抗为代表的抗眼底新生血管创新药物进入中国,5年即挽救了10万余名患者的视力。
科技进步了,医学水平提高了,人民健康意识逐步提升,诸多传统的致盲性眼病被攻克了,今天,新的眼部疾病谱以及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我们的人均寿命提高了,很多疾病灭绝了,但年龄相关疾病、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却迅猛增长,眼科疾病尤为突出。在中国,这种趋势非常明显,而且极有特色。”许迅教授谈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三大致盲性眼病——白内障,青光眼和黄斑变性,在我国依然横行。与世界卫生组织呼吁的三大致盲性眼病所不同的,我国的致盲性眼部疾病谱具有中国特色,除青光眼和白内障,以黄斑变性为代表的诸多眼底疾病成为日益威胁人们视力健康的无声杀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病理性近视。与白内障的可治疗,及青光眼具有剧烈疼痛感及快速的视力丧失的特性相比,不疼不痒的眼底疾病似乎更具隐匿性和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而眼底病的复杂性程度之高,患病人群之大,公众认知度之低,是当今眼科医护界和媒体面临的三大难题。
谈到面临的问题,赵家良教授表示,我国从过去防盲治盲,到现在普遍的眼健康,眼健康已经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主导,研发创新精神驱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攻克新的眼部疾病我们很有信心。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片沈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sszl/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