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遵循近视,散光,屈光不能矫正,瘢痕或急性圆锥的模式。患者先出现近视,然后再进行性发展到出现散光。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在近视散光发展的后期,约有数月至半年的时间散光度数突然增加,导致视力不能矫正,这也是最常见的就诊原因。
目前治疗圆锥角膜第一选择是刚性透气型隐形眼镜(RGP),在角膜形状不规则的后期或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能出现隐形眼镜不耐受。现有研究发现ICL植入能获得优越的术后视功能,能安全有效地校正中度到高度屈光异常。此外有研究报道ToricICL能有效地校正中度到高度近视散光,拯救传统框架镜、RGP无法作用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其临床价值究竟如何?
Kamiya等为评估植入ToricICL对圆锥角膜高度近视散光的治疗效果,回顾研究了11名因圆锥角膜而植入ToricICL的患者(21眼),他们的平均球镜度数是?9.70±2.33D(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散光?3.21±1.56D。研究评估了术前1、3、6个月和术后1、2、3年手术的安全、有效、可预测、稳定性,以及手术后的不良事件。
术后3年,logMAR裸眼视力(UDVA)和logMAR矫正视力(CDVA)分别为?0.06±0.11和?0.12±0.09。第3年时,67%和86%的眼睛在±0.5和±1.0D范围内,均在目标范围内。疾病是否继续进展方面,研究发现术后1个月至3年显然验光仅发生0.04±0.33D改变。观察期间没有发生显著的角膜散光改变(p=0.),及影响视力的不良并发症发生。
结论3年的观察期内,ToricICL植入治疗圆锥角膜引起的高度散光的安全性、可预见性、稳定性和效果均较好。手术后较长时间内,疾病并未进展。植入ToricICL或可作为圆锥角膜型高度散光的有效治疗措施。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的眼内替代物为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带来新希望。
原文:BrJOphthalmol21August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sszl/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