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是一种多数为先天性疾病,也是一种不自主、有节律性、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方向分为水平型、垂直型、旋转型等,以水平型为常见。通俗的说就是眼球一直在晃,有人是水平晃动,有人直上直下晃动,有人旋转晃动。因为眼球一直在晃动,导致物体很难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而且还经常伴随近视、远视、屈光不正这些情况。
眼球震颤是怎么回事?有那么严重吗?
眼球震颤是有规律却不受控制的眼球摆动,80%是先天性的,可以合并白化病也可能遗传。出现了眼球震颤,家长们要重视起来,因为出现眼球震颤也可能是眼睛其他的眼病如斜视或是先天性白内障等引起的,而这些疾病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震颤的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视疲劳、歪头、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
先天性眼球震颤可以导致斜视弱视,视力低下,视物晃动,不能固定注视目标。并且常常合并有近视、远视、散光以及其它眼球发育异常。
且几乎为双眼患病,眼球的摆动绝大多数都是共轭性的。其临床表现的突出特点为:发病早或发病时间不能明确确定,眼球不自主地持续跳动或摆动,极少病人有晃视感,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而且不能矫正,较多患者有侧视现象和代偿头位的表现,有的头部摇晃,还有的表现为频繁眨眼等代偿现象。
眼睛属于身体最敏感也是最重要的感知器官之一,中枢神经病变,唐氏综合症,脑部损伤,白化病和耳石症都可导致眼球震颤,眼球震颤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出现斜视,侧视,弱视,散光等情况,给患者生活和学习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常会留下后遗症,严重会失明,目前常用的治疗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手术前要详细沟通,确明是否为可行治法!
眼球震颤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西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屈光矫正,三棱镜的治疗方法?
(1)屈光矫正:麻痹睫状肌验光后,如有明显屈光不正,应配镜矫正。
(2)三棱镜:先天性运动性眼颤,配戴三棱镜,可矫正代偿头位,增进视力。
2、西医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明确安全有效的专门药物供临床使用。成人眼球震颤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应用抗癫痫药加巴喷丁,肌肉松弛剂巴氯芬等进行治疗,但儿童禁用。临床也有用肉毒素注射眼外肌治疗者,但效果短暂,而且可能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等副作用。
3、手术治疗
部分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但手术不能根治眼球震颤。手术年龄目前未有严格限制,多认为应在眼球震颤病情稳定,不再变化后进行,且由于年龄过小者配合检查和治疗的能力不足,故目前普遍认为6~10岁是最适合进行手术的年龄。部分婴幼儿年龄较小,手术以后,视功能还在发育阶段,需要进行视觉功能的康复训练。若先天性眼震患儿,成人后再手术,弱视等视力损害已经形成,手术后视力也难以恢复。
中医如何辩证论治?
中医认为眼球震颤疾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耳部,脑部病变,或者是风热邪气攻击脑部而导致的,根据对症治疗的原则,需要祛风散邪,清热泻肝,才能对眼球震颤起到治疗作用。
眼球震颤需要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并且也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治疗眼球震颤的治疗需要一定的过程,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定期做检查平时也需要注意注意眼部的保健,不要再过于黑暗的地方看书,平时也不要熬夜,避免引起眼睛不适,这样也有利于眼球震颤的治疗。
眼球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中医学称之为“辘轳转关”,病证病位在于肝肾,多与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肝肾亏损,目窍失养,约束失调而成。或平素肝血不足,风热之邪伤阴劫液,引动肝风,内外合邪上攻于目而成。亦有因自幼或先天性眼病,胎患内障、宿翳、目珠发育不全,而使眼珠废用,注视无力而成。
王常在从事中医四十年,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学习、揣摩中医理论,成功治好疑难杂病患者千余人。认为此病主要累及肝、肾、筋脉,肝肾阴虚是发病的病理根底,也是形成风、火、痰、瘀疾病之标的本源所在;用“疏风平颤汤”医治。
第一阶段:药物医治以熄风止颤为根底,通络解毒、滋养肝肾、清肝明目使病况得以控制症状减轻。
第二阶段:药物针对性医治,补益气血,化痰通络,调和阴阳,进步毛细胞的兴奋性,打通血液循环障碍,辩证医治眼球震颤。
第三阶段:养分修正眼部神经,使眼部神经得以修正再生,达到此病的底子医治。
如您有想咨询治疗眼球震颤问题,或是想更深入了解眼球震颤情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etsgzl/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