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因前段时间小编考试耽误了病例的正常发布,在此给广大老师带来的不便表示深深的歉意,请大家多多海涵,从今日起,小编回归“头颈部影像沙龙”,谢谢大家!下面是粉丝“天王盖地虎”的留言,由于我看到您的留言信息时已经超过后台回复时间,所以在此特别感谢您的,以后我会分配好时间,再接再厉的,如果以后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大家可以后台直接回复我或加我(y),欢迎您的指导,让咱们医路同行,共同进步,谢谢!
病例来源:中国头颈部医学影像论坛
鸣谢:张放老师(复旦大医院)提供病例并主持读片!
病史:女,69岁。发现右眼突出1年偶伴右眼痛半年余。伴右眼视力下降,右眼眶周麻木,右侧额部麻木,否认外伤史及其他病史。
?病理结果?
???右眼眶肿物;腺上皮来源肿瘤,大部分呈实体巢状,小区见腺管及筛孔样结构,侵犯小神经,考虑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
诊断依据
腺样囊性癌(ACC)在颜面部最常发生于涎腺,其次是泪腺,泪腺ACC的发生率在泪腺上皮性肿瘤中仅次于泪腺多形性腺瘤而居第二。泪腺ACC又称泪腺圆柱瘤,占所有泪腺上皮肿瘤的29%,在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约占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的50%??。?
肿瘤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瘤内可有出血或坏死,呈浸润性生长,常沿血管、神经向周围组织蔓延。嗜神经生长是ACC的生物学特点之一。泪腺ACC多见于中青年,以女性多见,发病高峰年龄40岁左右。主要临床症状为眼球突出、移位,泪腺窝肿块和局部疼痛,也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视力下降和复视等,与其他泪腺肿瘤不同的是疼痛发生率很高可达79%,这是因为该肿瘤嗜神经生长,早期侵犯神经及邻近骨膜、骨壁引起疼痛。
肿瘤形状常不规整,有结节状突起,呈“生姜”状。病变常沿眶外侧壁向眶尖生长,肿块早期即可越过眶中线,并可浸润邻近的眼外肌,可蔓延达颅内、颞窝等结构。CT上肿瘤密度可不均匀,部分可见小囊状、斑点状的低密度改变,增强后中到高度强化,实质部分强化而使囊变坏死区显示更为明显。早期可无骨破坏,晚期病变邻近的眶壁呈虫蚀样改变。
MRI与正常眼外肌比较,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多数信号不均匀,中到高度强化;多数病变边界尚清楚,但形状欠规整,周围可出现卫星灶;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与眼外肌、视神经的关系,以及向邻近结构蔓延的范围,尤其发现病变沿神经周转移更敏感、更准确,以增强扫描联合脂肪抑制技术显示效果最佳。
鉴别诊断
①泪腺多形性腺瘤:是泪腺区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中年人,局部无粘连和压痛,肿瘤多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沿眶外壁向眶尖生长少见,泪腺窝可有扩大但无骨质破坏。
②泪腺恶性多形性腺瘤:多为多形性腺瘤切除后复发、恶变,手术次数越多恶变概率越高,与腺样囊性癌有时较难鉴别。
③泪腺淋巴瘤:泪腺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成分,是眼部黏膜相关性(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呈慢性经过,表现为眼球突出、移位,眶外上方可扪及硬性肿块,边界不清,无明显疼痛感。
CT表现泪腺窝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沿眼球和眶骨塑形,罕见压迫骨质产生凹陷或产生骨质破坏。MR上T1WI、T1WI信号均匀,DWI明显均匀受限,增强扫描轻中度均匀强化。
④泪腺炎性假瘤:临床上常见眼球突出和眶内肿块,伴有疼痛。泪腺受累时表现眼眶外上前方弥漫性肿块,偶可呈扁平形,边界欠清,大多数同时侵及泪腺的眶部和睑部,使整个泪腺增大,突出于眶缘,同时可见外直肌增粗或眼环增厚,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无骨破坏,常有好转与加重反复史,对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⑤神经源性肿瘤:泪腺区较少见,一般压迫泪腺,多与泪腺分界较清楚,病变形态较规则,邻近眶壁骨质可有受压改变。
⑥转移瘤:以乳腺癌转移较为常见,其次为子宫颈癌、肾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CT显示眶骨骨质破坏较好,MRI对软组织肿块及其是否侵犯邻近及颅内结构显示较好。
张放,女,博士,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医院)。中华放射学会头颈学组青年委员,上海市放射学会青年委员。年获得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冯晓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头颈部影像学诊断。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磁共振中心进行了半年的访问交流活动。目前已完成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项目一项,参与编写头颈部影像学、颅底影像学等教材,并在JMagnResonImaging、JLaryngolOtol、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论著。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浏览《腺样囊性癌》病例讨论思路!
大海赞赏
人赞赏
广点通白癜风防治专项援助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etsgzl/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