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视频讲解分享:史素恩整理编辑:徐丽珍
视频讲解
以下为图文实录:
史素恩主任分享两例手术
——软核白内障与散光晶体植入
一.软核白内障
1、主切口选择透明角膜切口,直径2.2mm,注入粘弹剂,然后做辅助切口。
2、环形撕囊,对于软核来说,撕囊不能太小,大约5.0-5.5mm,如果太小,在水分离和水分层时容易出现囊袋阻滞综合征。撕囊时要一点一点环形撕,居中性要好。
3、撕囊完成,接下来做水分离,水分离一定要充分,要看到水从囊膜对侧漫过去,然后再做水分层,水分层时如果可以完全看到核在囊袋内转动,就说明做得比较充分了。
4、乳化核块,先把表面的皮质吸除,方法和之前一样,水平吸核,先一分为二,然后分出一小块吸除,再转核,然后逐块吸除。吸除核块时一定注意保护后囊,避免囊袋的前房涌动,后囊涌到前房被吸住,然后再把软壳吸除,如果水分离比较充分的话软壳就比较容易吸除。吸除最后一块皮质时一定更加注意保护后囊。
5、I/A注吸皮质。清除皮质时从皮质比较厚的一侧开始。对于囊口下方的皮质,可以不勉强清除,或者在植入晶体后再清除也可。
6、前房再次注入粘弹剂,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这个晶体是博士伦非球晶体,四个袢,在囊袋内相对稳定性更高,推注时先把前面两个袢推进去,然后再用晶体调位勾把后面两个袢调入囊袋内。吸除前房内的粘弹剂,一定先把晶体后方的粘弹剂吸除,然后再吸前房的。
7、水密主切口,再次调整晶体位置,确认其在囊袋内且位置居中后,水密辅助切口。术毕。
二.散光晶体植入
术前做好标记
1、主切口也是2.2mm透明角膜切口和辅助切口。
2、撕囊时不能太大,因为术前在散光的轴向做了三个标记点,要保证至少一个标记点在植入晶体后在囊口的范围外可以看到,因此5.0mm即可,同样要求环形居中。
3、水分离、水分层同前。
4、乳化、吸除核块同前。这个核是Ⅲ级核,比软核要好吸除。一般是用2档吸住核块,用3档乳化核块,避免离角膜太近,以免引起角膜水肿和角膜失代偿,另外注意保护后囊。吸除完核块,然后吸除核壳。
5、I/A注吸皮质。
6、前房注入粘弹剂。植入晶体之前,最好先用标记环看一下预先测算的晶体轴向在哪个方位。后囊抛光,像这种比较高端晶体,我们最好做得更精细一些,避免后发障的发生。
抛光之前粘弹剂不要打太多,只需要把后囊膜铺平即可,这样有利于抛光。然后再次注入粘弹剂,植入晶体,这个是爱尔康的散光晶体。
我在植入晶体后才用标记环,这个轴向,横向是0°-°的标记,而这个患者的轴向是°,所以没有再做标记,如果差太多的话最好在手术台上再做一个标记。植入晶体后旋转,在欠矫约10°-15°时吸除前房和后房的粘弹剂。这个晶体的轴向和袢基本是一致的,因为在后面操作过程中晶体可能会发生旋转,所以植入晶体后先欠矫10°-15°。由于后房的粘弹剂相对好吸除,所以一般先吸除后房的,再吸除前房的。吸除粘弹剂后,用晶体调位勾调位,因为有三个标记点,就是散光晶体的轴向,这个是°的轴,基本接近于80°,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即可。
7、水密切口,让晶体在前房内和后囊能够很好地贴伏,并且观察晶体轴位是否在我们需要的位置。最后再拿标记环测量晶体位置是否准确。
总结:今天分享这两个视频,一个是软核,一个是散光晶体植入。
对于软核,一下关键几点:撕囊直径在5.0-5.5mm是比较理想的;然后最主要的是水分离和水分层,这个步骤做好了,乳化核块会比较容易;乳化核块用2档吸住,再用3档吸除,在吸除是保证前房的稳定性,避免后囊的前房涌动。
对于散光晶体植入,注意一下几点:术前精确计算晶体,这个相当关键,首先是眼轴长度的测量,还有角膜曲率的测量,对于晶体计算尤为重要,测出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之后,还要观测患者散光度数,如果大于,建议其使用使用散光晶体术后效果会好一些。然后将测出的数值代入公式(厂家一般会提供),计算出晶体型号和眼轴方位后,即可准备手术。术前标记非常重要,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裂隙灯下进行,另一种方法是用Mark,点表麻后,不能散瞳,小瞳孔下以瞳孔为中心进行标记,这样相对准确性更高,因为散瞳后两边轴向会稍微有些偏差,会影响术后效果。术中还要用Mark测定轴位是否准确,因为一般情况下在坐位和卧位都会有眼轴的旋转。植入晶体时要先欠矫10-15°,然后在吸除粘弹剂之后,再将晶体顺时针旋转调至我们所需的位置。水密切口之前,再次确定晶体轴位是否准确。如果有偏差,还是顺时针旋转,旋转°,再调整至我们所需的位置,逆时针是转不过去的。
详细讲解请看史素恩主任视频讲解。
史素恩主任往期手术视频,点击下方蓝色字观看
白内障手术直播(16)史素恩主任手术视频
欢迎进QQ群共同学习,.医院;位老师在线聆听。
史素恩建号不易、打赏随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fangzhiyuan.com/sgywzl/4901.html